您提到买房交了定金但没签合同,这种情况下定金能否退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买房交了定金但没签合同,一般情况下定金不能退还,但存在例外情形。
1. 如果是因为买方自身原因(如临时不想买、资金不足等)导致未签订购房合同,根据定金罚则,买方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2. 如果是因为卖方原因(如卖方反悔不卖、房屋存在产权问题等)导致无法签订购房合同,买方有权要求卖方双倍返还定金。
3. 如果是因为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如政策变化导致无法贷款、房屋被查封等)致使购房合同无法签订,定金应当返还给买方。
4. 如果双方仅交付定金,未就房屋买卖的主要条款(如房价、付款方式、交房时间等)达成一致,且无法协商一致导致合同未签订,定金通常可以返还。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针对您买房交了定金但没签合同能否退定金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在您买房交了定金但没签合同的情况下,虽然未签订正式购房合同,但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如果您作为给付定金的一方,因自身原因不履行签订购房合同的义务,即无法实现房屋买卖的合同目的,那么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您无权请求返还定金。反之,若因卖方原因导致无法签订购房合同,卖方作为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义务,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您则有权要求卖方双倍返还定金。
相关文章
没有团籍公司让交团费合法吗
没有团籍公司让交团费不合法。从法律角度看,团费是团员依据团章规定向团组织交纳的费用,非团员无义务缴纳。若公司强制非团员交纳团费,则侵犯了员工的财产权。若公司持续强制要求,或因此对员工进行不合理处罚,表明问题已较严重,应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
快递员拿着货到付款跑了会怎么样
快递员携货逃跑需承担法律责任。依据《快递暂行条例》等,快递员应安全送达货物,携货逃跑属违约且可能涉侵占。若不及时处理,将影响消费者权益,造成财产损失,并破坏快递行业信誉。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农民交社保15年每月领多少钱
农民交满15年社保后,每月领取金额需综合多因素计算。分析:农民交社保15年后能领多少钱,取决于其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当地平均工资及个人账户余额等因素。根据《社会保险法》,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前者与缴费年数和当地平均工资挂钩,后者
公司没交社保可以举报补偿吗
公司不交社保可以举报并要求经济补偿。依据《劳动合同法》,公司不交社保属违法行为,劳动者可解除合同并获赔偿,每工作一年赔偿一个月工资。长期不处理,劳动者权益受损,可能影响退休待遇及医疗保障。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
被人尾随了怎么办
被人尾随了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保护自身安全。以下是不同情况下的具体应对方式:1. 如果处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地铁站等),应迅速向安保人员求助或进入店铺、办公室等封闭空间,并立即联系亲友告知情况。2. 如果正在行进中且周围环境空旷,应立即改变路线
网贷被骗报警了打什么电话问情况
网贷被骗可以在本人住所地的当地公安部门报案,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一旦遇到网贷被骗,可以选择通过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或者网络报警点报警的方式追回自己的损失,还需要将网贷平台的相关基本信息进行搜集,与同样被骗者一起进行维权,也可以向公共媒体曝
和舅姥爷的孙子能结婚吗
您询问的和舅姥爷的孙子能否结婚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是可以结婚的。可以结婚。如果属于以下不同情况,具体解释如下:1. 如果您和舅姥爷的孙子属于三代以外的旁系血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但三代以外的
驾驶证扣分什么时候恢复原分数
驾驶证扣分在一个记分周期结束时恢复原分数。从法律角度看,驾驶证记分周期为12个月,从初次领证日期开始计算。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未达到12分,并且所处罚款已全部缴清的,记分会被清除;若记分虽未达到12分,但尚有罚款未缴清的,记分将转入下一记分周期。若
70岁以上党费怎么交
70岁以上党员党费的交纳标准需根据收入确定。分析:党费的交纳标准主要由党员的收入情况决定,而非年龄。根据相关规定,按月领取工资的党员需按月交纳党费,交纳的比例根据收入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70岁以上的党员,如果其仍在工作并有固定收入,应按照相应的收
未满18周岁儿女被赶出家门怎么办
未满18周岁被赶出家门,父母需履行扶养义务。依据《民法典》,父母有抚养子女的法定义务,至子女18周岁。若被赶出,可请求相关部门调解或向法院起诉,否则将影响子女的生存与发展。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